查看原文
其他

你以为都对的世界观里,其实是自相矛盾的 |《生命·觉者》梁冬对话潘宗光第四期

此念 此念 2022-05-08

《生命·觉者》系列

讲述对生命解说最具多样性的观点


本期对象:潘宗光


潘宗光


香港理工大学前校长;

现任西安交通大学南洋书院院长;

香港佛教文化产业荣誉主席;

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程度资深研究院院士;

英国皇家化学学会院士;

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特许化验师;

潘宗光主要在无机化学进行研究工作,

曾在1985年和1991年被瑞典皇家科学院提名为诺贝尔化学奖候选人。


专访潘宗光第四期视频(完结篇)

https://v.qq.com/txp/iframe/player.html?vid=l0674p49dwn&width=500&height=375&auto=0


精彩对话


梁冬老师

当我在二十六七岁的时候,好像已经挺明白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,要走什么样的路了,到四十几岁了发现又不明白了。


很多人到了我这个年纪,大概三四十岁,不知道自己应该走什么样的路了,应该走向什么样的方向。


我想向您请教,这是个正常现象吗?如果发现自己又不知道该去哪儿了,该怎么办?

潘宗光老师

我举个例子,我读大学的时候的最高理想是做个大学教授,当我成为教授了,又开始追求科研方面的成长,和管理方面的参与。


后来我全身心投入地做科研,希望在科研方面有成果。这时我有两条路可以选,继续做科研可能在化学方面有很大的成果,或是成为管理者。


到了今天我没有后悔过,因为人不能同时兼顾两件大事,只能选择其中一个,于是我选择成为大学的校长。



所以我们对过往做的决定尽量不要后悔,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。


在人生的路程中,肯定在不同阶段,有不同的理想目标,当你差不多实现目标之后,就要调整一下,提个更高目标,一步步改善自己。


有什么成就可以发什么愿,根器是很重要的参考。


比如每个教授都想拿诺贝尔奖,这个不太好实现的,所以我们发的愿,是可以有机会达到那个愿望的境界。


每个人都是在矛盾中成长的,因为很多时候你面对不同的方案,不同的意见,你要在其中找到那个最理想的方案。


每个人都是在矛盾中成长的,也在矛盾中训练自己,如何找到重点并掌握它,处理它,这就符合佛教“四圣谛”——苦、集、灭、道的主要思想了。




“苦”:佛陀讲“四圣谛”的出发点是教别人怎么修行,我们经常碰到很多困难,很多苦恼,很多问题,我们叫“苦”。


“集”:有问题发生,最重要的是不埋怨,找到为什么发生这个问题,由什么原因什么条件导致这个问题的发生,就叫“集”。


“灭”:问题存在了,明白了导致的原因,就要开始处理这些问题了,那个烦恼就慢慢消掉了,所以叫“灭”,是慢慢处理每一个。


“道”:“道”就是方法,当你明白一切的因缘条件之下,你现在找出一个最理想的方法,来处理这个问题,达到成功。


所以这四个见解简单的来说:


第一个是有问题有勇气面对它,接受它;

第二个找出是什么因缘导致这个问题产生的;第三个是当明白一切条件后,知道可以解决这个问题;

第四个是根据原因条件,做出具体的最理想的方案,处理这个问题。


这就是“苦、集、灭、道”四个程序。


梁冬老师

您怎么看人有苦恼这个问题呢?

潘宗光老师

佛陀说人的烦恼就是心不能安静下来,心不静就会被很多外在的因素干扰,不能做一个最明确的决定。


就好像灯泡发的光很散,不能照得太远,假如把光集中起来变成激光,就可以照得很远了。



只要我们能够将散乱的心情集中起来,那我们的力量会变得比较强大了,做的决定也会比较好。


所以在“行住坐卧”当中的心能够保持安乐自在,心能够收回来,这个是最重要的。


《金刚经》非常强调四句话“无我相”,“无人相”,“无众生相”,“无寿者相”。



就是说,我们不要执着于这一切,不要被外界的一切变化莫测所干扰,因为外面的一切都如梦幻泡影一般,经常改变的。


我们如今就是被变化中的一些表面现象干扰,当你执着这个现象,其实这个现象已经过去了。


所以我们执着一些过去的事情是非常不理智的。


快乐的,很快就没有了;不开心的,很快就没有了。那为什么要执着在不开心的一刻?为什么执着快乐这一刻呢?



讲一个故事,有个叫查理·卓别林的人,他讲了一个笑话,讲完之后很多人哈哈大笑;他重新讲同一个笑话,只有五六个人笑;当他第三次讲这个笑话,没有人笑了。


他说,我讲笑话你们开心,开心一次之后,第二次就没有那么开心了,第三次就不会笑了。


那么,为什么人总是对过去的烦恼一直烦恼着呢?



我们对不喜欢的事情永远烦恼,永远自己不肯放过自己,但对开心的事情,开心了一次之后就觉得没什么了,这就是人的问题所在了。


所以最重要的是,我们希望欣赏所拥有的,能够放下执着追求你没有拥有的。


所以我们的快乐是,不在于你拥有多少,而在于你能放下多少。能够放下多少,才是快乐的根源。


- 福利时间 -


参与本期话题:

在已发的四期视频中,

潘宗光教授说的哪一句话让你感触最深呢?

简单阐述你的心得体会,

在留言区与我们互动起来吧~


留言获得点赞数最高的前两位朋友,

将会获得由此念君送出的,


梁冬老师的亲笔签名书:

《处处见生机》



活动截止时间:

2018/06/05 周二中午 12:00

悄悄的告诉你,分享文章给好友,

可以助力你获得更多赞哦~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